小乐堡圣经搜索引擎:按章节定位 :   
按关键词定位

赞美论坛上的几句话

Friday, November 25, 2005

耶稣基督爱您;只有他能救您!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既做光明之子,就不要走在黑暗里。

《象耶稣那样祷告》第一章

Tuesday, November 15, 2005

象耶稣那样祷告
■ James Mulholland 著 真 意 译

第一章 你们祷告的时候

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祷告。有人作谢饭祷告,有人在清晨祷告,有人睡前祷告;有人在教会里祷告,有人在犹太会堂或伊斯兰的清真寺里祷告。有人对“阿拉”祷告,有人对“亚威”祷告,有人对马利亚或圣徒祷告。而有人只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有人是门徒,每日都会祷告,还有人大难临头时才祷告。我有一个朋友说祷告根本不管用,但一日医生查出他肺部有一个黑点时,他便祷告了,“总没有坏处吧!”他说。

耶稣明白人需要祷告的倾向。当他教导门徒们如何祷告时,他以“你们祷告的时候”开始,而不是说“如果你们要祷告”。耶稣知道每一个人最终都会需要祷告的,他也知道我们会滥用祷告。

耶稣说:“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加福音6:45)祷告是人心灵的窗口。我们祷告的内容显露出来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神;我们口中的祷告暴露了我们的自私和对神的误解。

大卫祷告说:“愿他的年日短少。愿别人得他的职分。愿他的儿女为孤儿,他的妻子为寡妇。愿他的儿女漂流讨饭,从他们荒凉之处出来求食。愿强暴的债主牢笼他一切所有的。愿外人抢他劳碌得来的。愿无人向他延绵施恩。愿无人可怜他的孤儿。”(诗篇109:8-12)他这篇祷告显出他心中的愤怒和苦毒,它似乎还想暗示神是诅咒我们的仇敌的神。虽然它真实地反映了大卫当时的心思意念,但并不是一个蒙神喜悦的祷告。

雅比斯的祷告当然比大卫的这个祷告高了一个层次,但雅比斯的祷告也是更多地表现了自己,而没有彰显神。他祷告:“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历代志上4:10)。我们当怎样看待一个在一句话中用了四次“我”和“我的”的人呢?他的自私比大卫的忿怒更令人羡慕吗?他认为神会偏爱他,而大卫盼望神发怒降灾,二者哪一个更正确呢?太多的人祷告时,紧盯着的是神的诅咒或祝福,而不是神自己。

与祷告的内容一样,我们对祷告的动机也要慎思明辩。我曾上过一个主日学课程,这个班每次下课时都用这样的祷告文结束:“我们彼此离别以后,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鉴察。”(创世记31:49)我不知道这个班的学员是否知道他们重复的这段祈祷,实际上是拉班和雅各害怕自己一转身,对方就会刺自己一刀而作的祷告。这样祷告的动机是出于自卫,而不是出于爱心。

以愤怒、自私、不信任为动机的祷告不是祷告的样板。我们祈祷让别人受诅咒时,正暴露我们缺乏恩典和怜悯。我们祈求个人得祝福时,正暴露我们的自私。当我们相信某些话语或行为会带来某种效果时,我们把祈祷当作了神符。当祷告成了我们有求必应的手段时,我们是把上帝当成了匆忙记下我们所点的菜单的侍者。这样的祷告很有问题,因为它暴露了我们心灵和思想中的缺陷。

大卫的一个祷告是:“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139:23-24)我们应当把这个祷告当作祷告之先的祷告。它指出人们会很容易以不纯的动机作不合适的祷告。大卫在这里求神教导他如何祷告。
耶稣的门徒也是这样请教耶稣如何祷告。门徒们并不是不祷告的人。虔敬的犹太人每天要作两次SHEMA祷告、18次其他的祷告。门徒们请教耶稣如何祷告时,他们不是要学习一个新的祷告仪式,而是要学习一个端正的祷告态度。

我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我的牧师说:“让我们进入祷告状态!”这不仅是一个“不要讲话了,我们要祷告了”的更委婉的说法,也是要大家安静、准备祷告的邀请。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祷告的态度呢?

正确的态度远远不是祷告时是双目紧闭、还是双膝跪地,是举手仰望、还是俯伏在地的问题,这类争论没有什么意义。正确的态度不是华丽的词语或恰当的模式,也不是姿势正确、语言流畅,而是谦卑和信任。我们能全然信靠吗?特别我们处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我们还能信靠神吗?
不纯动机的祷告有很多种,其中耶稣特别斥责的有两种:自义的祷告和自私的祷告,他称之为“假冒为善的祷告”和“外邦人的祷告”。这两种祷告暴露了我们的骄傲和小信。我了解这样的祷告是因为我也曾这样祷告过。

自义的祷告

自我有记忆始,我就开始了自义的祷告。从小爸妈就鼓励我每餐之前谢饭祷告,我总是紧握双手、闭上眼睛背诵:“神真伟大、神真好,感谢台上的食物,阿们!”有时说得太快就说不清楚,听上去象是说方言。晚上我会祷告说“现在我要睡觉了,求神保守我的灵魂”。我作这些祷告是为了妈妈高兴,而不是对神讲话。我们开始的许多祷告是为了取悦人的。

我幼年时去的教会里,每个主日必要以主祷文祈祷。每次我们都是同声背诵,结果就成了众人异口同声发出的一个没有感觉、没有思想的声音。我发现当大家同声背诵时,我就是嘟哝点别的词句也没有人注意。虽然我背会了主祷文,但却忘掉了它的含义。因此,我们的许多祷告是毫无意义的。

青少年时期的我特别喜欢即时自发的祷告。我很善于用辞,能很快制作出一个给我身边的人印象深刻的祷告。人们会议论我的祷告。我也开始注意听别人的祷告,学习他们祷告的用词和感情;我发现这些能够滔滔不绝祷告的人被认为是属灵的好信徒。我的祷告虽然华美,但很空洞。我们中许多人,特别是象我这样在基督徒家庭中长大的人,学会了祷告,但却是自义的祷告。

而自义的祷告不是正确的祷告,它的动机是骄傲和虚荣。我这样祷告时,我以为神会垂听给人印象深刻的祷告。当然了,我并不真的介意神是否垂听。这种祷告的真正目的是要给人好印象而不是取悦神。这类祷告完全是与“我”有关:听听我的祷告吧,看看我多属灵,对我有个好印象吧!

耶稣把这类祷告叫作“假冒为善”的祷告,因为它是表演而不是祷告。“假冒为善”这个词的希腊词根的意思就是“演员”。自义的祷告是虚空、无意义的,耶稣斥责它,因为它不是祷告而是表演。

耶稣讲过两个人在殿里祷告的故事。其中一个实际上相当于今日的长执或主日学老师。他的祷告类似这样的内容:“全能的神啊,创造天地的主,你是全能和神圣的!谢谢你为我造了清洁的心,谢谢你救我脱离凶恶,赐我比人更多的祝福。谢谢你容我在教会中事奉,既可使用我的属灵智慧,又能在金钱奉献上有份。”

另一个人相当于古时的毒品贩子或皮条客。他缩在聚会厅的最后一排,生怕人注意到他。他深深地垂着头,不想让人看到他满脸的泪水,他的祷告也只有一句话:“主啊,赦免我!”

耶稣总结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加福音18:14)第一个人的祷告不是呼求,而是表演;但神并没有坐在前排为演出鼓掌,而是在后面听那个卑微、诚实的人的微声。

我记得我所作的第一个真诚的祷告。我23岁时,太太对我说,她不再爱我了,要与我离婚。那一天我低头啜泣着祷告说:“神啊,挽救我的婚姻!”

那一时刻中,我全然仰望着神自己。我不再精心雕琢词句,也不再去想是否被别人看见或听见。我平生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求神听见我的呼求,也急切地想听到神的回音。神说话了。他让我看到自己的罪,这些罪把我的婚姻带到了死亡的边缘。此后的几个月里,他指给我挽救自己婚姻的途径。我学习到祈祷不是力图影响神,而是让神影响我们。

我们的祷告室里,常常充满了喧嚷的祷告声,我们相信我们的话语会感动神了。事实是,神听到的是我们的心声,神决不轻看的是谦卑、诚实、从内心发出的祈祷。的确,这种祷告才是神回答的祷告。一个词语精心雕琢的祷告若不是从真诚的心里发出的话,这样的祷告是毫无价值的。

一个主日,我讲了一篇我们应该他济穷人的道。我以一段非常感人的祷告作结束,我祷告求神让我们作他的手臂。这个祷告给人印象至深,全会众都以“阿们”的声音回应我的祷告。但不久,我就发现,我的祷词是优美的,但心却不诚。

当我在教堂门口与最后一位会友握手话别时,一位年轻的妇人走进了教会。她迟迟疑疑地问我是否可以帮助她解决一些食物。我真盼望我能告诉你,我的第一个反映应该是感谢神,他听到了我的祷告。然而,事实是我已经忘记了刚作过的祷告,我正在想太太晚上做什么饭,正在盼着下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那妇人眼含着泪告诉我她的孩子正在挨饿时,内疚感──而不是爱──使我送给她一些食物。她正要离开时,对我说:“神借着你回答了我的祷告。”

那一刹那间,我突然想起了我作的那个流畅的但却是虚空的祷告。我意识到早上我们两个人都在祷告。我的祷告是自义的,而她的却是谦卑的、发自内心的。她在求神,而我只要“加深印象”。她盼望神回答她,而我没有任何盼望。

我自义的祷告常常以“阿们”结束。一旦我的祷告可以给神和人“深刻印象”,我便以为大功告成了。我已经得到了“奖赏”,不须再等神的回答了,我的祷告只是单向的。直到我的伪装被剥去,我的骄傲被击破、被对付了的时候,我才能听到神的声音。因为听到了神的声音,我才更加专注于聆听神,而不是对神说。

自私的祷告

我应该抛弃的不仅是自义的祷告。我一生中大部份的祷告还是自私的祷告。没有人这样教我,它完全是自发的。小时候我为玩具祷告:“亲爱的上帝,给我一个大兵 Joe(一种两军对垒打仗的玩具)和滑冰鞋!”12月份,我就对圣诞老人求,其他时间向神求。我的父母亲也教育我不要为自己想要的东西祷告,要为自己需要的祷告,不要只为自己祷告,也要为别人的需要祷告。他们提醒我不要作自私的祷告。

你可以想象,当我长大成人后,听到某些牧师暗示说我父母的教导是错了的时候而感到的震惊。这些牧师将自私神圣化,为贪欲求祝福。他们鼓励人为玩具祷告。不过,这些玩具已经变成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更盈利的股票了。

他们的信息是诱惑性的,且披着宗教术语的外衣:“你是国王的儿子,你应该过着王子一般的生活。”“上帝想让你健康、富有(healthy and wealthy)。”“上帝祝福他所爱的人。”他们可以用圣经来辩护:“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篇37:4)。“你们祈求,就给你们”(马太福音7:7)。“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翰福音14:14)。如果你心里极想得到你梦想已久的红色Corvette(小跑车),你祷告,并以耶稣的名义宣告这小跑车是你的,它就会是你的。祷告就是成功的手段。

自私的祷告的动机是贪婪。当我作这样的祷告时,我以为神只会应允那些会使用神奇术语的人。我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神给我我想要的东西,我想的是怎样左右神而不是更加认识神。这样的祷告是以“我”为中心:祝福我,保守我,关心我。

耶稣把这类祷告称为“外邦人的祷告”,因为这样祷告象是外邦人拜偶像。把任何事情放在超过神的位置上就是拜偶像。自私的祷告就是要得神的祝福而不寻求神的旨意,它是得罪神的,因为它只是想控制神。

我们渴望得到某种神奇的或神秘的方法来确保我们的祝福或安全。如何才能影响或控制这些出自神的、或出自非神的改变我们命运的力量呢?人们能采用的方法,简单的有抽签算命或戴个护身符;复杂的有解读塔罗特纸牌(一种占卜的纸牌),还有每天早上祷告“雅比斯的祷告”。迷信和宗教的共同之处比我们可以承认的更多。

寻求祝福和保护并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中的天灾人祸,饥荒、死亡,于是我们得知:必有某种力量在掌管,而这种力量不喜悦我们。我们怎样取悦他们、赚得他们的祝福和保护呢?每一种文化都企图影响这种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我们把自己文化中的这种企图称作“宗教”,而把其他文化中同样的企图称为“迷信”。

虽然我们寻找神的途径不同,但大多数宗教都认为神(或神明)是充满敌意的,我们必须平息他的怒气;神的恩典是要付代价的,神的祝福和保护是需要献祭的。原始文化中,人们把手工制作的象征物或酒、菜摆在粗制滥造的偶像前献祭。当我们基督徒在嘲笑这种作法时,却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和神学。

尽管我们已经超越了把动物(有时是人)献为祭物的时代,许多人还是惧怕神的忿怒,要寻求途径赚得神的祝福。我们坚持相信有什么秘密的模式可以取悦神;一旦我们找到了它,就可以成功,可以受保护。对许多人来说,祷告就是一个平息神的忿怒、控制神的方法。我们已经太成熟了,我们不再用牲畜或物质来献祭,我们要寻求一种能够取悦神因而可确保我们祝福的祷告。这样作,我们把祷告贬低为一个自私的行为。

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以色列的先知们一次又一次地斥责这些试图控制神的祷告词。以赛亚宣告了神对这种祷告的审判:

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作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我也不听。(以赛亚书1:11,13,15)

耶稣当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上十字架的前几天,进了耶路撒冷的圣殿,赶出了在那里卖鸽子和牲畜的。他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马太福音21:13)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在圣殿里祷告。说不定每天有上百人在那里祷告。人们对财富的贪婪污染了祷告和敬拜的真正意义,耶稣因此而心里焦急。

这种扭曲的宗教一直持续到今日。许多人在传讲一个成功的福音:作某种祷告、宣告某种应许就能保证你富足;他们把神充分供应的经文歪曲为特殊恩待和祝福的保证。他们许诺为他们奉献的人健康、幸福、物质的祝福,宣称为他们奉献得越多,得到的祝福也越多。他们常常为自己的财富和奢侈辩护,说那是神拣选自己的印证。他们似乎在说服你:一个人是可以服事两个主──金钱和上帝。

与大多数基督徒一样,我有能力抵制这些十分露骨的自私的祷告。我会很快识破那些浑身珠光宝气、站在金钱的祭坛上传讲着追求祝福的灵验模式的传道人。因为耶稣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宗教的贪心只不过是另一类的贪心罢了。

而令我不忍心舍弃的是“再多要一点”的祷告。在一个以财富作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与否的文化中,要舍弃多求一点的祷告实在困难。当有人问豪沃得.休弗斯多少钱才能使他满足时,他答道:再多一块!我很容易使自己相信我所想要的就是我所需要的。我很自然觉得自己收入增多时,需要也随之增加了。只为自己的祷告对我颇有诱惑力。

我的自私的祷告和自义的祷告一样,一“阿们”就结束了。我说出自己所求的,对话就结束了。我从未想到神给我的回答是“不”,也没想到神为了我真正的益处,他会要我舍弃自己的私欲、牺牲自己的利益。当神可以赐给我他的国时,我却在求一个小玩具。直到掩盖我自私的属灵外衣被剥去──我认识到物质财富不能使我满足、我的贪婪得到对付的时候,我才听到了神的声音。一旦听到神的声音,我便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私欲,而是更加寻求神的旨意了。

自义的祷告和自私的祷告两者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我”。它们是以“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这些都不是正确的祷告。端正的祷告态度不是表演,也不是试图控制上帝。祷告是把我们的恐惧、忧虑、担心、问题带到那位全能者面前。祷告的关键是:不要告诉神我们想要什么,但要领受我们所需要的;不要因有难处才去找神,而要聆听神的声音、顺服他的带领;不是寻求自己的意思,而是寻求神的旨意。在一个人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文化环境中,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祷告不是关乎“我”,而是关乎神。

合宜的祷告

耶稣告诉他的门徒祷告时“不要”作什么后,他又教给了门徒祷告的模式。他说:“要这样祷告。”注意他并没有要求门徒逐字祷告。他只是告诫他们不要象假冒为善的人那样故意显露,也不要象外邦人那样喋喋重复。他给我们的是一个祷告的模式,其内容包含了我们与神的健康的和令神满意的关系,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耶稣鼓励我们象他那样祷告。

象耶稣那样祷告带给我们的结果远超过“成功”。那真挚的祷告会洁净我们自义的心灵,除去我们自私的动机,会纠正我们寻求神时虚假、不当的途径,以及人与人沟通的途径。它提醒我们最容易忘却的:我们与神的关系及与世界的关系。

象耶稣那样祷告提醒我们在对谁祷告。神不是敌意的神,祷告并不是在说服一位冷漠无情的主,不是要影响一个固执的主人,不是要左右一个犹疑不定的统治者,也不是求告一个吝啬的老板。祷告就象是孩子扑进了父母的怀抱,父母亲深知孩子的需要。神爱我们,我们可完全信靠他会满足我们的需要。

象耶稣那样祷告提醒我们,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在世上的责任。神并不遥远,他就在这个世上作工。祷告不是一一列出我们不满意的和所要求的长单,而是要我们把这个单子放在一边,然后去谦卑地寻求神的国如何降临,神的旨意如何才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祷告是誓约,而不是陈诉。

象耶稣那样祷告提醒我们是弟兄姊妹。神造我们,也爱我们每一个人。神同样爱每一个子女,祷告不是要得块大一点的饼。祷告是聆听神教我们如何无私的活、无私的爱。我们得祝福的目的是要成为他人的祝福。

象耶稣那样祷告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被赦免,也要赦免他人。神赐恩典,他也盼望我们给人恩典。当祷告中没有认罪求赦免、也不能赦免别人时,我们便忘记了与神关系中的最大障碍了。祷告最需要的是恢复我们与神的关系及与他人的关系。

最后,象耶稣那样祷告提醒我们,依赖钱财、信靠物质祝福是一个诱惑。神的儿女不应该把安全感建立在股票和债券上。我们的财宝存在天国。祷告是我们对神的依赖,我们需要神救我们脱离金银的诱惑和贪欲的试探。

象耶稣那样祷告是立志开始一个新的生活。祷告与生命的关系正如婚约与婚姻的关系。祷告不是一个征程的终点,反而是起点。祷告所爱恋的是对象,正是耶稣所称的“父”。

《象耶稣那样祷告》序言

Friday, November 11, 2005

《象耶稣那样祷告》
■ James Mulholland 著 真 意 译

序言∶耶稣与雅比斯

一个美丽的春天的傍晚。门徒们围坐在篝火旁边。整整一天,他们听耶稣的教导,看耶稣的医治,现在他们想弄明白耶稣的话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的大能到底从何而来。他们正讨论时,耶稣从暗处来到他们中间。

门徒们静了下来。他们知道刚才耶稣一定是在什么地方祈祷。几乎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耶稣都要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祈祷,与父神交通。祈祷后,他常常会对门徒有新的教导。但今天晚上,耶稣只是凝视着篝火,静静地坐着。这样的晚上通常是耶稣回答问题的时刻。

多马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时机。他清了清嗓子,说:“主啊,教给我们怎样祷告吧!”

耶稣微笑了,答道:“你们祷告的时候,当记住是对谁讲话。不要为了让人听而祷告,相反,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你可诚实地面对神。当更加专心聆听神的话,而不是让人听见你的话。当记住好的谈话包括说和听。

“你们祷告的时候,当记住是对谁讲话。不必试图用华丽的辞藻、神秘的模式或有口无心的重复来左右神。这种方式是自私的,想哄骗神去做你要他做的事情。祷告不是要得你所想要的,而是领受你所需要的。当记住,在你祷告之前,神已经知道你的需要了。

“你们祷告的时候,当记住是对谁讲话。当作这样的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耶稣讲完之后,接下来是一阵令人不安的沉寂。门徒们面面相觑,盼望再有人提出那个问题。多马看到大家都在盯着他呢,于是他只好又清了清嗓子,问道:“主啊,你真的让我们这样祷告吗?”

耶稣说:“多马,你为何疑惑呢?”

多马答道:“主啊,我们每天早上都是用的另一个祈祷文啊。我们是这样祷告的:‘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

耶稣邹起了眉头:“你们觉得这个祷告文比我教你们的更好?”

多马忙回答:“主啊,别误会!你教我们的祈祷文非常好,但是我们已经背会了另一个了,而且,它挺灵的!”

耶稣环顾其他的门徒,问道:“你们都是这样的看法吗?”

犹大回答说:“主啊,自从我们用这个祷告文祷告后,咱们钱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

约翰补充说:“主,我并不是要批评,但是,加利利之外,谁知道你是谁啊。咱们求神扩张你的境界又有什么不好呢?”

彼得也插话说:“主啊,我特别喜欢‘不遭患难,不受艰苦’这两句。”

耶稣收敛了笑容,说:“让我把话讲清楚:若你们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你们的十字架跟从我。犹大,我差你出去时,告诉你要带上金银了吗?”

犹大低下头说:“没有。”

“神不是供应了你们所需的吗?”

“是的。”

耶稣又问约翰:“约翰,我已经对你说了多少次了:我的国度不在这个世界上?”

约翰把脸偏向了一边:“我记不得了,有好多次吧。”

“我要你记住我的这些话,你可以把这些话写下来记住:我的国不属这个世界。”

“是的,主。”

耶稣说:“彼得,你爱我吗?”

“当然啦!”

“你爱我能爱到为我舍命的地步吗?还是更喜欢‘不受艰苦’的活着呢?”

“主啊,你知道我宁可为你死!”

“彼得,可你连我教你如何祷告的话都不要听啊!”

耶稣站了起来,伤心地摇了摇头,便又消失在黑夜中了。他感到他更加需要祷告了。那天夜里,他的许多门徒都悄悄地溜走了,他们说:“这又是一个‘甚难’的教导,谁能听呢?”

第二天早上,耶稣起来后,发现篝火旁只剩下十二个门徒了。他问道:“你们也要离开吗?”
彼得答道:“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 ┅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故事。但不幸的是,这个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今天诸多的教会和信徒中间。过去几个月来,基督徒们在议论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雅比斯的祷告》。这本书竟然在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单上名列前茅,连其作者魏肯生也为此书疯狂的畅销而震惊。许许多多的信徒在背诵着这篇含义不清的、三千年前一位叫雅比斯的人所作的祷告文。许多人深信这篇祷告文是带来成功的范文。

美国大地上,激动万分的会友把牧师拉到一边,说:“你要用这个祷告文来祷告啊。它改变了我的生命!”这样的见证让人无法质疑,尤其是其中含有一篇“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的祷告文的时候。在一个物质主义他滥、自我中心盛行的文化中,这样的祷告当然是吸引人的了。

许多牧师竟然也完全采纳这样的建议。他们以这个祷告文为系列讲题,在主日崇拜中逐节讲解,并把《雅比斯的祷告》一书,人手一册,送给全体会众。他们根本不去理会作者发出的“此书目的不是为自私正名”的警告,反而鼓励会友们每天早上要用这个祷告文来祷告。

不幸的是,他们没有去思索教导一个自我中心的群体每天重复“赐福于我”所带来的危险,不以为使祈祷与成功联姻是一种妥协。也不去思想把祷告变成要得我们所求之物的手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疯狂追求自我的浪潮中,他们忽视了最显而易见的事实:雅比斯的祷告不是主耶稣教给我们的祷告。

的确,雅比斯的祷告很大程度上是与福音的核心和耶稣最注重的教导唱反调的。它所代表的是自我的扩张,它抵挡主耶稣当年要门徒“舍己”的教导,而“舍己”直到今日仍然是神对所有基督徒的呼召。虽然魏肯生先生是试图让人正确使用雅比斯的祷告,但其结果则使本来奄奄一息的成功神学死灰复燃。他忘记了耶稣为什么不用雅比斯的祷告来教导自己的门徒。

雅比斯错了。

公正地说,雅比斯和圣经都没有把雅比斯的祷告当做模式要求别人效仿。我们当效仿的祷告文记录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是我主耶稣教导门徒的祈祷。人们把它叫作“主祷文”,而我宁可把它称作“耶稣教我们的祷告文”。这才是一篇你我要常常祈祷的祷告文,虽然不必是一字不漏,不必是合声背诵,也不必是每日清晨,但每当我们需要思想和神的关系以及和世界的关系时,就当用此文来祈祷。

本书旨在鼓励跟从耶稣的门徒用主教给我们的方法祷告。这样的祷告提醒我们是在向谁祷告。这种祷告旨在寻求神的旨意,而不仅仅是寻求神的祝福;它注重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是这个世界的需要。这样的祷告可以改变我们,因而也能改变世界。

我邀请你重新思考耶稣教我们的祷告。我不能保证你物质上的祝福,我也不能许诺你财富、权力和影响力的扩张,也不能保障一个“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的生活。当然,盼望这样的结果是追求神迹,而不是要祷告。如果你愿意得到你所想要的这些东西,那我就无法提供了。

然而,如果你已经厌倦于追求那些并不能满足你需要的东西,也不愿再敲叩那些决不会对你敞开的门,我劝你静静地坐下来,听听彼得所说的“有永生之道”的那一位的话语。他并没有给我们所谓的花样或模式,他只教给我们这些简朴的话语: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约翰福音·John 8.31;32

Monday, November 07, 2005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得以自由。
Then Jesus said to the Jews who had believed in him, “If you continue in my word, you are truly my disciples; and you wi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will make you free.”
To the Jews who had believed him, Jesus said, “If you hold to my teaching, you are really my disciples. Then you wi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马太福音·Matthew 21.22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Whatever you ask for in prayer with faith, you will receive.
If you believe, you will receive whatever you ask for in prayer.

约翰福音·John 11.40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
Jesus said to her, “Did I not tell you that if you believed, you would see the glory of God?”
Then Jesus said, “Did I not tell you that if you believed, you would see the glory of God?”